负载均衡构建在原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透明且高效的方法扩展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带宽、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增加吞吐量、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快速
提高服务器响应速度,解决网络拥塞问题,达到高质量的网络访问效果
透明
能够远距离为用户提供完全的透明服务,真正实现与地理位置无关性
高可用
能够避免各种单点失效,既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的单点失效,也包括专线故障引起的单点失效
在对已部署的业务进行测试开发或上线投产时,通过负载均衡可以实现高可用,当其中一个服务器或nginx故障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通过预先设定的负载均衡匹配算法。
在测试或生产环境部署业务时,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随时添加和移除服务器,来扩展应用系统的服务能力,适用于各种Web服务器和App服务器。
在向互联网分发业务时,搭配DNS+四层负载均衡+七层负载均衡,可以通过配置监听规则高效的将业务流量分发到不同的后台服务器上,来应对高并发业务流量访问。
对于业务量访问较大的业务,可以通过负载均衡设置相应的分配策略,将访问量均匀的分到多个后端服务器处理。例如大型门户网站,银行直播活动等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和收缩,负载均衡实例也会相应做弹性调整,在流量高峰期分配多个节点,在流量低谷时删除多余节点,大大提高资源的可用性
对于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业务,可以在负载均衡器上添加多个后端云服务器。负载均衡器会通过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屏蔽有故障的云服务器,并将流量转发到其他正常运行的后端云服务器,确保业务不中断
对于可靠性和容灾有很高要求的业务,弹性负载均衡可将流量跨可用区进行分发,建立实时的业务容灾部署。即使出现某个可用区网络故障,负载均衡器仍可将流量转发到其他可用区的后端云服务器进行处理
1. 四层负载均衡(LTM)
四层负载均衡工作在 OSI 模型的传输层,由于在传输层,只有 TCP/UDP 协议,这两种协议中除了包含源 IP、目标 IP 以外,还包含源端口号及目的端口号。四层负载均衡服务器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以后通过修改数据包的地址信息( IP+端口号 )将流量转发到应用服务器。
2. 七层负载均衡(WAF)
七层负载均衡工作在 OSI 模型的应用层,应用层协议较多,常用 HTTP、Radius、DNS 等,七层负载就可以基于这些协议来负载。除了根据 IP 加端口进行负载外,还可根据七层的 URL、浏览器类别、语言来决定是否要进行负载均衡以及相关策略。
在这里,我们一般采用DNS+四层负载均衡+七层负载均衡相结合,以达到多层次负载均衡并最大化效果。